Dublin Core
Title
忆可敬可佩的陈修良
Subject
Revolutionary history
Description
Remembering the Admirable Chen Xiuliang
Creator
张朝杰
Date
2008-08-05
Format
pdf
Language
zh
Identifier
W52
Coverage
Nationwide
Text Item Type Metadata
Text
2-2628 (W52)
张朝杰回忆陈修良 2008.8.5
忆可敬可佩的陈修良 张朝杰
陈修良(1907——1998),乃沙文汉(1908——1964)夫人也,1927年入党,解放前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逝世前任上海市社科院顾问,是一位可敬可佩的老同志。
解放初期,我和叶佩仪到淮海中路上方花园看望刚从重庆南路万宜坊乔迁来的王锡珍和刘毓兰。沙文汉和陈修良与他们同住一幢房子,因而我见到过陈修良,还见到过沙文汉和陈修良家的女儿阿贝(沙尚之)在屋里跑来跑去玩耍。这是1950年的事。
时隔三十年,我在《青年报》编辑部写稿,同一办公室的一位同志说:"陈修良的外孙真行!得到了《科学画报》数学比赛的一等奖。"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从他记录本里,抄下了陈家的地址。
第二天,我到巨鹿路景华新村22号敲门,陈修良来开门,我认不出她,她更不认识我了。我就做了自我介绍。她一听,原来我是解放前沙文汉曾领导的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机关支部成员之一,很高兴地开门让我进去,并与我握手表示欢迎。从此,我到她家去的次数就不胜枚举了,而每次都从她那里得到许多教诲和启迪。
再说我进屋一看,门内就是一间设备简朴的客厅,放有一张床,就是陈修良睡的。后来,她告诉我,这幢房子是她母亲的。她母亲1939年出资租了此屋为共产党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是掩护工作。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同志如刘晓、刘长胜等都多次来过这里。开会时,她母亲就搬个椅子坐到门外去望风。
我们当然多次谈到沙文汉。我问她,1957年各报刊登沙文汉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报道中,说"沙文汉研究佛经,丧失革命意志",这是怎么回事。陈修良不屑地一笑,说,这是一个秘书为了"论功"而捏造的。那部佛经是沙文汉为了到杭州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浙江省省长而离开上海时,由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送给他留念的。他到杭州后放在书橱里,从未动过。实际上,沙文汉是在他政治蒙冤、生活最艰苦、身体最虚弱时,研究中国的奴隶制度。1984年,沙文汉著作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单行版出版,陈修良送了我一本。
1983年5月,陈修良到杭州参加沙文汉的堂兄,一位被埋没了五十年的老画家沙耆的画展。回上海后给我写了封信,说她很乐于此行,因为终于看到了"出土文物"。她在信末还告诉我,她的女儿将从澳大利亚回国。
我收到信后去看她,谈起她女儿沙尚之回国的事。她说市里有人要安排她女儿当市妇联主任。她不同意,说她女儿是学化学的,应该在科技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就这样,沙尚之回国后仍回到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工作。
我于1984年9月到北京看问我大哥。有一天见到刘毓兰,她说陈修良在北京复兴医院住院。我就去看她。她见到我很奇怪,就问怎么知道她在这家医院的?我说我解放前是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是新闻工作者,取得情报和讯息都不难。
在她的病房里,她告诉我说,江青保外就医,就住在这家医院里。晚上院子里没人时,让江青出来放风。
陈修良还说了江青为什么恨潘汉年和杨帆的原因,就为了这两人向延安党中央如实反映了江青30年代在上海的表现。
我要离开复兴医院时,看到一幢小楼房门口有解放军站岗,心想江青可能就住在这幢小楼里。
转眼到了1991年,陈修良因病住进华东医院18楼(享受副市级待遇的病区)单人病房,我仍常去看望她,还曾与住在同院的陆诒一起去和她聊天。她的保姆说我是非亲属中来得次数最多的人。
3年后(1994年)5月上旬,有一天我走进她的病房,她就说我早一天去就好了,因为江泽民总书记那天去看望她。我说我幸亏没去,否则楼也上不了。
接着,陈修良告诉我,江一进门就拱手称她老领导。她说这也不错,因为江是解放前在南京中央大学入党的,而她那时是南京地下党的市委书记,虽然不认识江,但从组织关系上说,她的确曾是江的老领导。
陈修良说她对江总书记提了三点她关心的问题。一是反贪污、反腐化的问题,江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要垮台"这句话来说明党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二是连续剧《潘汉年》的剧本,为什么还没批下来?江说他回北京后会过问此事。三是华东医院附近环境不佳,快成"红灯区"了,陪同在旁的黄菊说"知道了。"不久,华东医院附近的酒吧都不见了。
电视连续剧《潘汉年》拍成播放后,我问过陈修良看后是否满意,她摇头说:"太商业化了。" 我也摇过头,不过是有人以为我是剧中彼得的原型,我摇头否认,因为彼得和我只有两点相似:圣约翰大学毕业;与周幼海被戴笠送往重庆前见过一次面,其他彼得在剧中的言行都与我毫无关系,怎能"彼冠张戴"!
我曾亲眼目睹陈修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里,只要身体情况尚可,就伏案执笔写稿。她不但写潘汉年等人物冤案的真相,而且更多的是为默默无闻的地下党员和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写回忆或传记文章,刊登在有关党史的报刊上和《上海滩》杂志里。在她逝世前不到一个月里,江总书记于1998年10月6日最后一次去看望她时,她对江说:长期以来地下党被误解和受到冤屈的人和事太多了。并拉着总书记的手说:"我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在我有生之年望帮助我将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供后人了解和研究。"这是一位多么令人可敬可佩的老党员啊!(按:陈修良这次对江说的话,我是从《沙文汉、陈修良年谱》中略摘的。)
我是11月初去看望她的。她已卧床不起,脸肿、体虚,朝我看看。点下头,没说话。我坐了一会,走到她床前与她握别,请她保重。我很难过,走进电梯,对开电梯的女工说:"陈修良同志看来病蛮重的。"女工安慰我说:"她的病不算重,我们这里比她病情更严重的老同志,有好几位哩!"虽如此,我仍心里不安,回家告诉了叶佩仪。
果然,过了没几天,我接到了沙尚之的电话。她说:"我母亲已于昨天(1998年11月6日)早晨去世了。" 14日我到龙华殡仪馆大厅参加陈修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站在她的遗体旁,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我想,她会又和沙文汉在一起,继续关心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两位老人家放心吧!一切都会更加好的。
最后,我要对沙尚之于2007年到松江社会福利院来探望我,对她先后赠送给我的沙文汉《诗文集》,《陈修良文集》、《沙文汉陈修良年谱》、《百年缱绻》画传、《百年诞辰史料汇编》等书和生平纪录片的DVD表示衷心感谢。
张朝杰 2008.8.5
张朝杰回忆陈修良 2008.8.5
忆可敬可佩的陈修良 张朝杰
陈修良(1907——1998),乃沙文汉(1908——1964)夫人也,1927年入党,解放前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逝世前任上海市社科院顾问,是一位可敬可佩的老同志。
解放初期,我和叶佩仪到淮海中路上方花园看望刚从重庆南路万宜坊乔迁来的王锡珍和刘毓兰。沙文汉和陈修良与他们同住一幢房子,因而我见到过陈修良,还见到过沙文汉和陈修良家的女儿阿贝(沙尚之)在屋里跑来跑去玩耍。这是1950年的事。
时隔三十年,我在《青年报》编辑部写稿,同一办公室的一位同志说:"陈修良的外孙真行!得到了《科学画报》数学比赛的一等奖。"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从他记录本里,抄下了陈家的地址。
第二天,我到巨鹿路景华新村22号敲门,陈修良来开门,我认不出她,她更不认识我了。我就做了自我介绍。她一听,原来我是解放前沙文汉曾领导的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机关支部成员之一,很高兴地开门让我进去,并与我握手表示欢迎。从此,我到她家去的次数就不胜枚举了,而每次都从她那里得到许多教诲和启迪。
再说我进屋一看,门内就是一间设备简朴的客厅,放有一张床,就是陈修良睡的。后来,她告诉我,这幢房子是她母亲的。她母亲1939年出资租了此屋为共产党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是掩护工作。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同志如刘晓、刘长胜等都多次来过这里。开会时,她母亲就搬个椅子坐到门外去望风。
我们当然多次谈到沙文汉。我问她,1957年各报刊登沙文汉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报道中,说"沙文汉研究佛经,丧失革命意志",这是怎么回事。陈修良不屑地一笑,说,这是一个秘书为了"论功"而捏造的。那部佛经是沙文汉为了到杭州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浙江省省长而离开上海时,由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送给他留念的。他到杭州后放在书橱里,从未动过。实际上,沙文汉是在他政治蒙冤、生活最艰苦、身体最虚弱时,研究中国的奴隶制度。1984年,沙文汉著作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单行版出版,陈修良送了我一本。
1983年5月,陈修良到杭州参加沙文汉的堂兄,一位被埋没了五十年的老画家沙耆的画展。回上海后给我写了封信,说她很乐于此行,因为终于看到了"出土文物"。她在信末还告诉我,她的女儿将从澳大利亚回国。
我收到信后去看她,谈起她女儿沙尚之回国的事。她说市里有人要安排她女儿当市妇联主任。她不同意,说她女儿是学化学的,应该在科技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就这样,沙尚之回国后仍回到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工作。
我于1984年9月到北京看问我大哥。有一天见到刘毓兰,她说陈修良在北京复兴医院住院。我就去看她。她见到我很奇怪,就问怎么知道她在这家医院的?我说我解放前是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是新闻工作者,取得情报和讯息都不难。
在她的病房里,她告诉我说,江青保外就医,就住在这家医院里。晚上院子里没人时,让江青出来放风。
陈修良还说了江青为什么恨潘汉年和杨帆的原因,就为了这两人向延安党中央如实反映了江青30年代在上海的表现。
我要离开复兴医院时,看到一幢小楼房门口有解放军站岗,心想江青可能就住在这幢小楼里。
转眼到了1991年,陈修良因病住进华东医院18楼(享受副市级待遇的病区)单人病房,我仍常去看望她,还曾与住在同院的陆诒一起去和她聊天。她的保姆说我是非亲属中来得次数最多的人。
3年后(1994年)5月上旬,有一天我走进她的病房,她就说我早一天去就好了,因为江泽民总书记那天去看望她。我说我幸亏没去,否则楼也上不了。
接着,陈修良告诉我,江一进门就拱手称她老领导。她说这也不错,因为江是解放前在南京中央大学入党的,而她那时是南京地下党的市委书记,虽然不认识江,但从组织关系上说,她的确曾是江的老领导。
陈修良说她对江总书记提了三点她关心的问题。一是反贪污、反腐化的问题,江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要垮台"这句话来说明党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二是连续剧《潘汉年》的剧本,为什么还没批下来?江说他回北京后会过问此事。三是华东医院附近环境不佳,快成"红灯区"了,陪同在旁的黄菊说"知道了。"不久,华东医院附近的酒吧都不见了。
电视连续剧《潘汉年》拍成播放后,我问过陈修良看后是否满意,她摇头说:"太商业化了。" 我也摇过头,不过是有人以为我是剧中彼得的原型,我摇头否认,因为彼得和我只有两点相似:圣约翰大学毕业;与周幼海被戴笠送往重庆前见过一次面,其他彼得在剧中的言行都与我毫无关系,怎能"彼冠张戴"!
我曾亲眼目睹陈修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里,只要身体情况尚可,就伏案执笔写稿。她不但写潘汉年等人物冤案的真相,而且更多的是为默默无闻的地下党员和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写回忆或传记文章,刊登在有关党史的报刊上和《上海滩》杂志里。在她逝世前不到一个月里,江总书记于1998年10月6日最后一次去看望她时,她对江说:长期以来地下党被误解和受到冤屈的人和事太多了。并拉着总书记的手说:"我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在我有生之年望帮助我将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供后人了解和研究。"这是一位多么令人可敬可佩的老党员啊!(按:陈修良这次对江说的话,我是从《沙文汉、陈修良年谱》中略摘的。)
我是11月初去看望她的。她已卧床不起,脸肿、体虚,朝我看看。点下头,没说话。我坐了一会,走到她床前与她握别,请她保重。我很难过,走进电梯,对开电梯的女工说:"陈修良同志看来病蛮重的。"女工安慰我说:"她的病不算重,我们这里比她病情更严重的老同志,有好几位哩!"虽如此,我仍心里不安,回家告诉了叶佩仪。
果然,过了没几天,我接到了沙尚之的电话。她说:"我母亲已于昨天(1998年11月6日)早晨去世了。" 14日我到龙华殡仪馆大厅参加陈修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站在她的遗体旁,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我想,她会又和沙文汉在一起,继续关心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两位老人家放心吧!一切都会更加好的。
最后,我要对沙尚之于2007年到松江社会福利院来探望我,对她先后赠送给我的沙文汉《诗文集》,《陈修良文集》、《沙文汉陈修良年谱》、《百年缱绻》画传、《百年诞辰史料汇编》等书和生平纪录片的DVD表示衷心感谢。
张朝杰 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