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lin Core
标题
我与革命家人及其他革命同志、革命群众的关系
主题
Revolutionary history
描述
My Relationship With My Revolutionary Family and Other Revolutionary Comrad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Masses
创建者
沙孟海
来源
沙孟海研究, 2011 第八辑
日期
2011
格式
pdf
语种
zh
标识符
W51
地域
全国
Text Item Type Metadata
文本
4-1097 (W51)我与革命家人及其他革命同志、革命群众的关系
沙孟海 70年代自述
一 革命家人的关系
我有四个弟弟,二弟、三弟、四弟都是一九二五年参加共产党,五弟稍后入党。
二弟文求,一九二六年八月响应党号召赴广州中山大学求学。次年四·一二事变后转入地下工作。当时党的经费极为困难,我仍负担他的生活费,同时一直联系通信。他的信札,我保存还多(重要的粘成一册,准备送广州博物馆,此次造反收去)。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担任广州市委秘书长,处境更艰难。一九二八年秋季,他的同学张正夫汇款给他,原信退回,邮局批明『此屋被封』,始知出了事。后见《列宁青年》第一期有追悼文章,证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广州革命烈士史料选辑有他的传略。
三弟文汉,一九二六年在本乡搞农会。次年四·一二事变突发,当地恶霸施绪初唆使奉化土匪捣毁我家,全家老幼十五口逃亡在外,分住数处,靠鬻产借债过活。土匪绑去农会老农民一人,勒索三百六十元,由我借债取赎回来。这笔债款,我每年付利息,直到抗日战争时期钞票贬值,我才还出。一九二八年,三弟在上海同文书院求学,我负担他的费用。后来费用不继,专做地下工作,一直与我有联系,有时仍补助他费用。一九三一三二年他两次到南京,皆住我宿舍中数月而去,抗日胜利后接触更多。我常到他上海钜鹿路景华新邮二二号住所(中共上海局秘密机关)去,遇到其他革命同志,彼此了解不避嫌疑。上海将解放,我离开伪中央研究院,即迁住景华新邮,等待解放……
四弟文威(即史永),一九二六年就在上海地下工作。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正厉害,他每星期必到我处一转,使我安心。我当时在上海修能学社担任教师,他时常介绍同志到我处住宿,我有时还补助他们少数用费。一九三一年四弟在宁波被捕,解到杭州。我托朱家骅、陈布雷二人致电浙江伪主席张难先关说,允许由我出面具结,以身家作保,把他释放。我从此告诫四弟:『现在只好专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搞些翻译,不要再有对外活动』。他实际上还是在活动。但从此瞒过我。三弟工作对我不瞒,四弟要瞒,原因就在此。我曾介绍四弟去南京电话局,汉口电话局及伪军委会参事室工作,他有否在做地下工作,我当时是半信半疑的。一九三九年在重庆,朱家骅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时,四弟告我:『周恩来同志问起你,他说国民党中央党部职员录中为何没有你大哥? 』我开始证实他继续在做地下工作。但我此时不再害怕,原因是前案相隔多年,同时我在反动集团社会关系更多,即使出事,也有办法可想。后来他要求我向特种经济调查处介绍工作,我不加考虑,即为他进行。抗日战争结束,蒋复璁新任伪教育部特派员,东还接收。我介绍四弟做他的助手。接收完毕,通过蒋复璁向朱家骅推荐,进伪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工作,直到解放。一九四七年,四弟让我收集机关职员录,准备解放后应用。我已经为他收集一部分。后来他告我,『我们组织上都已有了』,我就没有搞下去,……
五弟文度(即陈正熙》,他是学美术的。抗日战争开始,随我到武汉。他表示愿意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我同意。结业后派到山西、河北部队里工作。他时有信来,我无法复信。后来因病回延安疗养,死在延安。
陈修良,三弟爱人。早年从我学诗文及书法。一九二六年暑假,我家和她家同住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七一五号,两家青年都参加革命工作,住屋被英租界巡捕搜查过,看到满间是线装书,找不到什么证据总算无事。她后来赴广州、赴莫斯科、赴东京,多年未见,抗日胜利后,她调南京地下工作。曾到过伪总统府宿舍来过。她回上海,我曾用伪总统府小汽车送她到下关,又代为携带文件。一九四七年全国学生运动高潮中,她负责南京的学运。我在伪教育部工作,有一次四弟说『现在大哥与三嫂在斗法了』。大家哈哈大笑,……
汪菊影,四弟爱人。我到上海常住襄阳南路永安别墅四弟住所(也是中共上海局秘密机关)。他们欢迎我去住,向邻居扬言我家有南京的客人到,对她们工作有利。一九四七年,学运高潮中,菊影被派送紧要文件到南京,就在我家歇脚,当晚回去,……
次子茂世,解放前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参加学运。反动当局在报上公布一批学生黑名单,限期向法院报到受审,否则下令通缉。中有茂世姓名。我见报后询问伪教育部秘书室同事,始知这批名单是经过他们手的。他们说『不知道沙茂世是你的儿子,所以让他登出去了』。我又探问训育委员会(该会是部内一个组织,专管学运)的人,知此案是卫戍司令部、教育部、青年部、首都警察厅、法院等几个机关联合组织一个会议来处理,关键在卫戍司令部。我就托陈布雷写信给卫戍总司令刘峙,一面再托人向法院经办人说妥,只要去报到,不予追究。茂世去报到,只问姓名年龄放他回学校,……
二 我联系过帮助过的革命同志和革命群众
徐玮,一九二六年暑假,和他同住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七一五号。他当时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当时尚未成立江、浙两省省委,只合并设立江、浙区委)我四弟就在他领导下工作。徐同志早期就牺牲。
赵济猛,中共宁波市委书记。一九二六年夏季他到上海向徐玮同志汇报工作,与我四弟及陈家姐妹都熟识,即住我们戈登路七一五号寓所。赵同志也是早期就牺牲。
李求实(即李伟森),共青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在广州曾领导我二弟文求工作。一九二七年,我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当时是共青团中央委员,在沪负责上海工作。时多往还。他托我代他们收转信件。我们商定一个办法,就是信面上写『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编译『冯雅望收』。冯雅望即冯定,原在该处工作,那时他表面上请假回乡,实际是到武汉去革命,他的信件都由我收转,所以我们如此设计,别人不会怀疑。几个月后,各方来信更多,且有国外寄来的,也有误写『冯雅望』的,我感到不妥,与李商量另换转信地址。但那年年底,商务印书馆就停止我工作。李同志在沪住所租用家具,需要铺保,觅保困难,我为他刻过印章,对方没有发觉。我与李同志关系,陈修良母亲陈仪知道的,她现住上海钜鹿路景华新邨二二号。张正夫也有些知道,因为张也曾为他转过信件。张现住杭州粮道山一九号。李同志后在上海牺牲。他是左联五烈士之一。(李同志一九三一年牺牲,见毛选第三卷102页)
陈逸憎,陈修良之姊,也是党员。李求实同志经常派她到商务印书馆向我拿信件。解放前病死。
冯定,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他在宁波,侦捕正急,宁波轮船码头多特务,我把他行李先带上轮船,约他从陆路到镇海,中途上船,同赴上海。那年冬季他曾要介绍我加入共产党。我对他说『我四个弟弟已经参加了,我家老幼十余口需要有人看家,把我放在党外帮助你们做些工作,也有用处』。他认为这样也好。后来组织上派他夫妇与陈修良同赴莫斯科学习,我与吴文琪饯送他们动身。此后二十二年未见。上海解放时,曾在他堂兄冯都良家晤到几次,……
沙阿品,沙村农会会员。四·一二事变后被捕,涉讼甚久。我为他奔走沪杭甬找人营救,曾请『名律师』魏伯桢、朱赞卿等人帮忙,结果还是判刑。后来他越狱逃出,不久病死。魏伯桢现住上海(我笔记本有详址,造反时被收去》,朱赞卿现住宁波孝闻街一五九号。关于阿品一案,朱赞卿写一篇文史资料送宁波市政协。
王嘉漠(即王小曼》,四·一二事变后革命同志困苦不堪,我当时在上海工作,常有卖字收入,四弟随时介绍同志到我处来,尽我力量补助他们费用。有时招待他们住宿。人数不少,多已忘其姓名。王嘉谟同志印象最深,他被派赴温州工作之前,在我工作处海宁路修能学社宿一晚去,我给他几元钱。不久闻其被捕牺牲。修能学社是上海钱业界所办,他们对我怀疑,说我的朋友太杂,那年年底就解除我的教师聘约。
金绍绩、童第鏘、沙生阳、沙玉成、沙玉麒,一九一八年我在杭州的伪省政府秘书处第二科工作。偶然在第一科看到黑名册,列入鄞县滨海区农会数人姓名。舒定三、沙阿品先已被捕入狱,其余诸人我暗中通知他们及早避开,免被逮捕。金、童二人现状不知,沙姓三人现在皆已病故。
崔晓力、江闻道、陈申倩,一九二八年在杭州新结交。当时三人都是党员,联系我和周天裕等组织读书会,并在新民路(今清泰街)合资开设小型书店,名叫『我等书店』,作为活动场所。后来崔同志被捕,江、陈皆逃走。崔同志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起来才释出,我在汉口重逢他,听说后在四明山工作牺牲,……
吴明、林均,吴明天台人,原名袁佐文。四·一二事变后在我家乡沙村及叶公山等处担任小学教师好几年,与我家人亲戚都很熟识,后来与我表妹林均结婚。抗日战争后期,夫妇同赴山东老解放区工作,解放后才回浙江,……
沙耆,我的族弟。大约一九三二年在上海美术专校求学,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忘其名称),因而被捕。我曾托朱家骅写信给上海市教育当局关说,……
包毅,我爱人的弟弟。一九三五年在上海复口一大学求学,是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二四学社』负责人之一。那年三月参加学运,被反动当局逮捕。当时南京报纸出号外,说『破获复旦大学共产党机关,以郑通骘、包毅为首七人逮捕法办』。我曾托朱家骅写信给上海市党部的人关说,……
朱谌之(即朱弥明),早年从我学书法。抗日战争期间,她在昆明加入共产党。后到上海与我四弟夫妇常在一起。她到南京活动即住我家。她请我写上海、蚌埠等地下商店招牌颇多,她认为有掩护作用。上海同志有一家办喜事找不到反动政府方面的贺客,朱约我赴沪证婚,我因病未去,寄送他们一付大喜联,他们很满意。她的妹妹是著名特务头子戴笠的小老婆,她只怕自己身份暴露,趁我到沪时(那时戴笠已死),以请我写字为名,姐妹二人在妹家合设筵席款宴我,以资掩护。大陆解放后,朱同志被派到台湾工作。大约一九五一年,三弟告我朱谌之在台湾牺牲,与蒋介石集团的国防部次长某某(也是地下党员)同时被害,听说台湾广播过。
刘长胜,与三弟文汉在沪同做地下工作。我赴沪常到他们秘密机关钜鹿路景华新邨二二号去,有时刘长胜同志也在,留下共餐,彼此了解,不以为嫌。我还替他刻过一颗私章,::
北平艺专两位教师(忘其姓名),抗日胜利后,徐悲鸿任北平艺术专校校长。校中有两位进步教师,伪北平市党部要迫害他们,徐悲鸿大为不平,向教育部长朱家骅陈诉。同时写信给我,要我从旁协助,伪北平市党部负责人都是CC分子,那时朱家骅与二陈的宗派斗争正剧烈,此事朱家骅是支持徐悲鸿的。在这个矛盾下,两位教师就得到保全。事后徐悲鸿也有信给我。
吴研因,解放前任伪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是个进步人士。他曾与总务司司长贺师俊闹反,朱家骅嘱我居中调解。当时有人向朱家骅反映,吴研因是共产党,贺更振振有词,我力为辩护。后来朱家骅也不怎么注意他。解放初期,他在北京教育部担任司长好几年。
前世界知识社社长(忘其姓名)【经查应为:郑森禹】,一九四八年谐该社总编辑冯宾符同志从上海到南京,有所活动。我向伪总统府借小吉普一辆给他们用半天。他们为营救一个同志,乘此车到八路军办事处去过,路上很方便。
冯宾符,解放前在上海任世界知识社总编辑。我有一次到沪,反动当局正要侦查侦捕冯宾符等若干同志,我特地陪同宾符去看伪上海市警察局长俞叔平(俞是朱家骅的学生),说『他是陈布雷外甥请你照顾照顾。事实上他们舅甥各走各的路不相往来的。宾符看过俞叔平后,与文化界同志盛筵款宴俞等反动官僚,尽欢而散。结果他们都是安全无恙。解放前夕,我在沪,允许他必要时迁住我伪中央研究院宿舍中。但此计不成。因后来沪战紧急,院中严禁留客住宿,故不能实现,……
鲍浙潮,一九四七-四八年同在南京。他是地下党员,常来我家。他在中华路经营华德电料行(地下商店),我为他写招牌作为掩护,……
刘寿棋,教育部督学,也是地下党员,我不相识。有人控告他是共产党员,朱家骅正注意他,我托另一督学蔡若水关照他要当心。总算没有事,……
叶昌爰,我的表姪,苏州社会教育学院学生,参加学运。听说黑名单有他姓名,避居我南京宿舍中数月。我曾为他致函该院院长陈礼江说情,……
陈琏,陈布雷次女,共产党员。曾被捕入狱。保释后没有工作,陈训慈托我想办法。我请他自己写信给朱家骅打招呼。后来由我与国立编译馆伪馆长赵士卿联系,在馆中安排她一个工作,……
解放前我未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不懂得革命大道理,只因家庭环境关系,接触不少革命志士,眼看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品质之高,心里十分敬佩。自己虽无此勇气,却有无限的同情心。
注:写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登于《沙孟海研究》2011第八辑 P74-79
沙孟海 70年代自述
一 革命家人的关系
我有四个弟弟,二弟、三弟、四弟都是一九二五年参加共产党,五弟稍后入党。
二弟文求,一九二六年八月响应党号召赴广州中山大学求学。次年四·一二事变后转入地下工作。当时党的经费极为困难,我仍负担他的生活费,同时一直联系通信。他的信札,我保存还多(重要的粘成一册,准备送广州博物馆,此次造反收去)。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担任广州市委秘书长,处境更艰难。一九二八年秋季,他的同学张正夫汇款给他,原信退回,邮局批明『此屋被封』,始知出了事。后见《列宁青年》第一期有追悼文章,证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广州革命烈士史料选辑有他的传略。
三弟文汉,一九二六年在本乡搞农会。次年四·一二事变突发,当地恶霸施绪初唆使奉化土匪捣毁我家,全家老幼十五口逃亡在外,分住数处,靠鬻产借债过活。土匪绑去农会老农民一人,勒索三百六十元,由我借债取赎回来。这笔债款,我每年付利息,直到抗日战争时期钞票贬值,我才还出。一九二八年,三弟在上海同文书院求学,我负担他的费用。后来费用不继,专做地下工作,一直与我有联系,有时仍补助他费用。一九三一三二年他两次到南京,皆住我宿舍中数月而去,抗日胜利后接触更多。我常到他上海钜鹿路景华新邮二二号住所(中共上海局秘密机关)去,遇到其他革命同志,彼此了解不避嫌疑。上海将解放,我离开伪中央研究院,即迁住景华新邮,等待解放……
四弟文威(即史永),一九二六年就在上海地下工作。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正厉害,他每星期必到我处一转,使我安心。我当时在上海修能学社担任教师,他时常介绍同志到我处住宿,我有时还补助他们少数用费。一九三一年四弟在宁波被捕,解到杭州。我托朱家骅、陈布雷二人致电浙江伪主席张难先关说,允许由我出面具结,以身家作保,把他释放。我从此告诫四弟:『现在只好专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搞些翻译,不要再有对外活动』。他实际上还是在活动。但从此瞒过我。三弟工作对我不瞒,四弟要瞒,原因就在此。我曾介绍四弟去南京电话局,汉口电话局及伪军委会参事室工作,他有否在做地下工作,我当时是半信半疑的。一九三九年在重庆,朱家骅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时,四弟告我:『周恩来同志问起你,他说国民党中央党部职员录中为何没有你大哥? 』我开始证实他继续在做地下工作。但我此时不再害怕,原因是前案相隔多年,同时我在反动集团社会关系更多,即使出事,也有办法可想。后来他要求我向特种经济调查处介绍工作,我不加考虑,即为他进行。抗日战争结束,蒋复璁新任伪教育部特派员,东还接收。我介绍四弟做他的助手。接收完毕,通过蒋复璁向朱家骅推荐,进伪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工作,直到解放。一九四七年,四弟让我收集机关职员录,准备解放后应用。我已经为他收集一部分。后来他告我,『我们组织上都已有了』,我就没有搞下去,……
五弟文度(即陈正熙》,他是学美术的。抗日战争开始,随我到武汉。他表示愿意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我同意。结业后派到山西、河北部队里工作。他时有信来,我无法复信。后来因病回延安疗养,死在延安。
陈修良,三弟爱人。早年从我学诗文及书法。一九二六年暑假,我家和她家同住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七一五号,两家青年都参加革命工作,住屋被英租界巡捕搜查过,看到满间是线装书,找不到什么证据总算无事。她后来赴广州、赴莫斯科、赴东京,多年未见,抗日胜利后,她调南京地下工作。曾到过伪总统府宿舍来过。她回上海,我曾用伪总统府小汽车送她到下关,又代为携带文件。一九四七年全国学生运动高潮中,她负责南京的学运。我在伪教育部工作,有一次四弟说『现在大哥与三嫂在斗法了』。大家哈哈大笑,……
汪菊影,四弟爱人。我到上海常住襄阳南路永安别墅四弟住所(也是中共上海局秘密机关)。他们欢迎我去住,向邻居扬言我家有南京的客人到,对她们工作有利。一九四七年,学运高潮中,菊影被派送紧要文件到南京,就在我家歇脚,当晚回去,……
次子茂世,解放前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参加学运。反动当局在报上公布一批学生黑名单,限期向法院报到受审,否则下令通缉。中有茂世姓名。我见报后询问伪教育部秘书室同事,始知这批名单是经过他们手的。他们说『不知道沙茂世是你的儿子,所以让他登出去了』。我又探问训育委员会(该会是部内一个组织,专管学运)的人,知此案是卫戍司令部、教育部、青年部、首都警察厅、法院等几个机关联合组织一个会议来处理,关键在卫戍司令部。我就托陈布雷写信给卫戍总司令刘峙,一面再托人向法院经办人说妥,只要去报到,不予追究。茂世去报到,只问姓名年龄放他回学校,……
二 我联系过帮助过的革命同志和革命群众
徐玮,一九二六年暑假,和他同住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七一五号。他当时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当时尚未成立江、浙两省省委,只合并设立江、浙区委)我四弟就在他领导下工作。徐同志早期就牺牲。
赵济猛,中共宁波市委书记。一九二六年夏季他到上海向徐玮同志汇报工作,与我四弟及陈家姐妹都熟识,即住我们戈登路七一五号寓所。赵同志也是早期就牺牲。
李求实(即李伟森),共青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在广州曾领导我二弟文求工作。一九二七年,我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当时是共青团中央委员,在沪负责上海工作。时多往还。他托我代他们收转信件。我们商定一个办法,就是信面上写『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编译『冯雅望收』。冯雅望即冯定,原在该处工作,那时他表面上请假回乡,实际是到武汉去革命,他的信件都由我收转,所以我们如此设计,别人不会怀疑。几个月后,各方来信更多,且有国外寄来的,也有误写『冯雅望』的,我感到不妥,与李商量另换转信地址。但那年年底,商务印书馆就停止我工作。李同志在沪住所租用家具,需要铺保,觅保困难,我为他刻过印章,对方没有发觉。我与李同志关系,陈修良母亲陈仪知道的,她现住上海钜鹿路景华新邨二二号。张正夫也有些知道,因为张也曾为他转过信件。张现住杭州粮道山一九号。李同志后在上海牺牲。他是左联五烈士之一。(李同志一九三一年牺牲,见毛选第三卷102页)
陈逸憎,陈修良之姊,也是党员。李求实同志经常派她到商务印书馆向我拿信件。解放前病死。
冯定,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他在宁波,侦捕正急,宁波轮船码头多特务,我把他行李先带上轮船,约他从陆路到镇海,中途上船,同赴上海。那年冬季他曾要介绍我加入共产党。我对他说『我四个弟弟已经参加了,我家老幼十余口需要有人看家,把我放在党外帮助你们做些工作,也有用处』。他认为这样也好。后来组织上派他夫妇与陈修良同赴莫斯科学习,我与吴文琪饯送他们动身。此后二十二年未见。上海解放时,曾在他堂兄冯都良家晤到几次,……
沙阿品,沙村农会会员。四·一二事变后被捕,涉讼甚久。我为他奔走沪杭甬找人营救,曾请『名律师』魏伯桢、朱赞卿等人帮忙,结果还是判刑。后来他越狱逃出,不久病死。魏伯桢现住上海(我笔记本有详址,造反时被收去》,朱赞卿现住宁波孝闻街一五九号。关于阿品一案,朱赞卿写一篇文史资料送宁波市政协。
王嘉漠(即王小曼》,四·一二事变后革命同志困苦不堪,我当时在上海工作,常有卖字收入,四弟随时介绍同志到我处来,尽我力量补助他们费用。有时招待他们住宿。人数不少,多已忘其姓名。王嘉谟同志印象最深,他被派赴温州工作之前,在我工作处海宁路修能学社宿一晚去,我给他几元钱。不久闻其被捕牺牲。修能学社是上海钱业界所办,他们对我怀疑,说我的朋友太杂,那年年底就解除我的教师聘约。
金绍绩、童第鏘、沙生阳、沙玉成、沙玉麒,一九一八年我在杭州的伪省政府秘书处第二科工作。偶然在第一科看到黑名册,列入鄞县滨海区农会数人姓名。舒定三、沙阿品先已被捕入狱,其余诸人我暗中通知他们及早避开,免被逮捕。金、童二人现状不知,沙姓三人现在皆已病故。
崔晓力、江闻道、陈申倩,一九二八年在杭州新结交。当时三人都是党员,联系我和周天裕等组织读书会,并在新民路(今清泰街)合资开设小型书店,名叫『我等书店』,作为活动场所。后来崔同志被捕,江、陈皆逃走。崔同志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起来才释出,我在汉口重逢他,听说后在四明山工作牺牲,……
吴明、林均,吴明天台人,原名袁佐文。四·一二事变后在我家乡沙村及叶公山等处担任小学教师好几年,与我家人亲戚都很熟识,后来与我表妹林均结婚。抗日战争后期,夫妇同赴山东老解放区工作,解放后才回浙江,……
沙耆,我的族弟。大约一九三二年在上海美术专校求学,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忘其名称),因而被捕。我曾托朱家骅写信给上海市教育当局关说,……
包毅,我爱人的弟弟。一九三五年在上海复口一大学求学,是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二四学社』负责人之一。那年三月参加学运,被反动当局逮捕。当时南京报纸出号外,说『破获复旦大学共产党机关,以郑通骘、包毅为首七人逮捕法办』。我曾托朱家骅写信给上海市党部的人关说,……
朱谌之(即朱弥明),早年从我学书法。抗日战争期间,她在昆明加入共产党。后到上海与我四弟夫妇常在一起。她到南京活动即住我家。她请我写上海、蚌埠等地下商店招牌颇多,她认为有掩护作用。上海同志有一家办喜事找不到反动政府方面的贺客,朱约我赴沪证婚,我因病未去,寄送他们一付大喜联,他们很满意。她的妹妹是著名特务头子戴笠的小老婆,她只怕自己身份暴露,趁我到沪时(那时戴笠已死),以请我写字为名,姐妹二人在妹家合设筵席款宴我,以资掩护。大陆解放后,朱同志被派到台湾工作。大约一九五一年,三弟告我朱谌之在台湾牺牲,与蒋介石集团的国防部次长某某(也是地下党员)同时被害,听说台湾广播过。
刘长胜,与三弟文汉在沪同做地下工作。我赴沪常到他们秘密机关钜鹿路景华新邨二二号去,有时刘长胜同志也在,留下共餐,彼此了解,不以为嫌。我还替他刻过一颗私章,::
北平艺专两位教师(忘其姓名),抗日胜利后,徐悲鸿任北平艺术专校校长。校中有两位进步教师,伪北平市党部要迫害他们,徐悲鸿大为不平,向教育部长朱家骅陈诉。同时写信给我,要我从旁协助,伪北平市党部负责人都是CC分子,那时朱家骅与二陈的宗派斗争正剧烈,此事朱家骅是支持徐悲鸿的。在这个矛盾下,两位教师就得到保全。事后徐悲鸿也有信给我。
吴研因,解放前任伪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是个进步人士。他曾与总务司司长贺师俊闹反,朱家骅嘱我居中调解。当时有人向朱家骅反映,吴研因是共产党,贺更振振有词,我力为辩护。后来朱家骅也不怎么注意他。解放初期,他在北京教育部担任司长好几年。
前世界知识社社长(忘其姓名)【经查应为:郑森禹】,一九四八年谐该社总编辑冯宾符同志从上海到南京,有所活动。我向伪总统府借小吉普一辆给他们用半天。他们为营救一个同志,乘此车到八路军办事处去过,路上很方便。
冯宾符,解放前在上海任世界知识社总编辑。我有一次到沪,反动当局正要侦查侦捕冯宾符等若干同志,我特地陪同宾符去看伪上海市警察局长俞叔平(俞是朱家骅的学生),说『他是陈布雷外甥请你照顾照顾。事实上他们舅甥各走各的路不相往来的。宾符看过俞叔平后,与文化界同志盛筵款宴俞等反动官僚,尽欢而散。结果他们都是安全无恙。解放前夕,我在沪,允许他必要时迁住我伪中央研究院宿舍中。但此计不成。因后来沪战紧急,院中严禁留客住宿,故不能实现,……
鲍浙潮,一九四七-四八年同在南京。他是地下党员,常来我家。他在中华路经营华德电料行(地下商店),我为他写招牌作为掩护,……
刘寿棋,教育部督学,也是地下党员,我不相识。有人控告他是共产党员,朱家骅正注意他,我托另一督学蔡若水关照他要当心。总算没有事,……
叶昌爰,我的表姪,苏州社会教育学院学生,参加学运。听说黑名单有他姓名,避居我南京宿舍中数月。我曾为他致函该院院长陈礼江说情,……
陈琏,陈布雷次女,共产党员。曾被捕入狱。保释后没有工作,陈训慈托我想办法。我请他自己写信给朱家骅打招呼。后来由我与国立编译馆伪馆长赵士卿联系,在馆中安排她一个工作,……
解放前我未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不懂得革命大道理,只因家庭环境关系,接触不少革命志士,眼看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品质之高,心里十分敬佩。自己虽无此勇气,却有无限的同情心。
注:写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登于《沙孟海研究》2011第八辑 P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