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策反中的郭春涛

Dublin Core

Title

大策反中的郭春涛

Subject

Revolutionary history

Description

Guo Chuntao in the Great Defection

Creator

许水涛

Source

Internet

Format

pdf

Language

zh

Identifier

W42

Coverage

Nationwide

Text Item Type Metadata

Text

W42 补遗

大策反中的郭春涛
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有一位长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朋友,他就是"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第一任参事室主任,并被周恩来誉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郭春涛。
孙中山接见成为他人生的转折
郭春涛,1898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炎陵县(原酃县)水口镇水西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在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结交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等。1919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运动中被捕入狱,随后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9月,与蔡和森、李维汉、李富春、王若飞等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8月,参加了李富春、李维汉创建的"工学世界社",旨在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和蔡和森联名发表了《论中国革命的道路》一文,主张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同年冬,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赵世炎、陈毅、聂荣臻等先后来到法国,郭春涛一见如故,并从此与周恩来成为莫逆之交。
1923年6月,国共实现合作,郭春涛以个人名义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郭春涛作为北京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会后协同李大钊创建了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选为执行委员。1925年春,郭春涛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从此进入国民党高层。由于渊博的学识、非凡的工作能力和对孙中山的忠实信仰,他随后继续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第四届中央委员。

反蒋遭开除,创建新的党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上下一致要求抗击日寇侵略,蒋介石任命主战派刘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郭春涛任在七战区任职,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国民党政府由武汉迁至重庆。此时,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驻重庆代表团团长,郭春涛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郭春涛夫人秦德君的家就成了周恩来的据点。后来,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与郭春涛、张澜、陈铭枢、章伯钧、杨杰、杨虎、姚觉吾组成了不公开的九人小组,又称"九人团",以联合各界力量,实现联合抗日。
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1939年,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中共派往重庆的秘密代表)配合郭春涛组织"东方文化协会",意在通过文化交流,团结各国共同抗日。请国民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出任会长,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覃振任副会长,郭春涛任秘书长,主持日常会务。其成员有日本反战同盟、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的代表。于右任、覃振都是国民党元老,对郭春涛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和反蒋抗日的坚定立场十分赞赏。
1941年,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共积极酝酿成立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用以发展壮大国民党内爱国民主派的队伍,推动国民党上层人士共同团结抗日。此时,郭春涛等一批爱国志士对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导致国民党政治腐败,人心丧尽的行为也深恶痛绝,决意团结爱国同仁创建新的党派。因而,郭春涛、王昆仑等在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的帮助下,组建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后来又称"小民革")。由于王炳南参加,该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政治团体,其中王炳南、郭春涛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1944年,由郭春涛、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朱蕴山、杨杰等人发起,联合一部分致力于三民主义的国民党爱国人士,并经过一年的筹备,又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陈铭枢任主席,郭春涛任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民联"中央迁至南京,随后又迁往上海,为反内战、进行策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7年秋,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进一步激发了国民党内民主派的反蒋爱国热情,李济深、何香凝在香港联名写信给郭春涛、柳亚子、陈铭枢、谭平山四人,表示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郭春涛力表赞同,并准备启程去香港参加筹备工作,由于上海策反工作的迫切需要,周恩来要求郭春涛留下来。为此,郭春涛不得不写信给李济深、何香凝,对不能赶赴香港参加"民革"的筹备和成立深表歉意。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并发表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本党同志书》,选举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郭春涛、谭平山、朱蕴山、陈铭枢、柳亚子、朱学范等17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宋庆龄为中央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随即发表宣言:"我们欢迎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我们愿意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事业中与所有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团体一道,为着共同的目的携手前进。"


艰险的地下策反
1946年,内战爆发后的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惨遭屠杀,中共和"民盟"被迫转入地下,"民联"中央主席指定郭春涛为"民联"中央与中共的联系人,周恩来也指派新华日报总编吴克坚与郭春涛建立固定联系,并指示由郭春涛、吴克坚、徐士可等人组成一个地下情报系统,通过吴克坚负责的电台,沟通郭春涛与周恩来的秘密联系。但电台设在什么地方最为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郭春涛经过周密考虑,想到了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的杨虎。郭春涛及时把这一决定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表示同意。事后,郭春涛找到杨虎,要求将其"亲戚"吴克坚安排到他司令部干杂役,杨虎欣然答应,就这样,吴克坚负责的电台顺利设进了上海警备区司令部。事实说明,人们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却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当时血雨腥风的上海,多少共产党的情报系统被敌发现,情报人员被杀害,可吴克坚负责的电台却安然无恙,从1946年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通过这条红色电波,国民党的一大批重要情报传给了周恩来,传到了中国共产党手里。吴克坚曾回忆说:"郭春涛水平高,政治敏锐,工作主动,胆大心细,善做情报工作,起到了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