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

Dublin Core

Title

吹尽黄沙始到金

Subject

Revolutionary history

Description

Gold Giltters Once Sand is Exhausted

Creator

沙尚之

Source

百年缱绻

Publisher

上海社会科学院

Date

2008

Format

pdf

Language

zh

Identifier

W36

Coverage

Shanghai

Text Item Type Metadata

Text

W36 补遗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08

吹尽狂沙始到金 沙尚之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陈修良(女,1907.7- 1998.11),是一位女革命家,也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本书通过陈修良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传奇经历与晚年的回顾思考,从微观到宏观地再现中国革命历史变迁中许多真实情景以及这位知识分子型的民主革命家漫长的心路历程。
从少年时期起,陈修良就非常崇敬秋瑾、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她加入了中共。在1927年经历大革命的惨重失败后,转辗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苏共的教育,却在党内遭到了亲苏宗派主义者的打击与冷落。为逃避追捕,她和丈夫沙文汉被迫流亡到过东京,在日本学习的同时为党从事经济社会情报的收集分析工作;回国后以抗日救亡的文化人面目在上海"孤岛"坚持斗争,四十年代,他们在新四军根据地经历整风运动;在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大决战时期,陈修良接受中共华中局和上海局的派遣,在沙文汉的直接领导下,只身潜入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
作为市委书记,她成功地领导过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运动、组织策划震惊中外的国民党海、陆、空军大起义的情报与策反工作、为解放军渡江与南京的和平解放与城市接管做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建国以后,因为继续贯彻执行"共同纲领"、多党合作和坚持党的"八大"以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主张党政分开、对斯大林的"肃反与清党"持异见,特别是因为有长期"地下党"历史,夫妇两人都在浙江省党政领导岗位上被打成"右派"。
沙文汉怀着强烈的愿望欲探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但受到"右派"地位的限制,只能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入手。因为他深知历史就是前人的政治,研究其发展脉络,是认清当代社会与政治特点的重要依据。在刚完成了《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的论文后,于1964年1月抱憾病逝。
陈修良在沦为"敌人"的二十二年中,先在"大跃进"时期到农村劳动改造,后在杭州大学十七年中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考验,直到过了古稀之年,才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再生。在她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不顾年老体衰,全力投入党史研究,积极反思。作为历史见证者,她为纠正许多历史冤案和平反奔走呼号,怀着对人民的大爱和实现民主的未竟理想离开人间。
纵观陈修良的一生,尽管经受了常人罕见的无数困难、挫折、危险与屈辱,但她却总以"形同草木之脆、意逾金石之坚"的气质,在历史的大漩涡中逆狂流而搏斗,她的这种执著于历史真相、追求真理的不竭精神力量从何而来,是发人深省的。
通过这个传记,人们不难发现她的一生是独立思考、质疑和不断探求的人生,她是一个在人格和思想上拒绝奴性的人。但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这一点恰是铸就她妄遭无数灾难的总根源。毋庸置言,在人生道路上,陈修良不但有过无数的困惑与疑问,也犯过许多激进幼稚病与错误。陈修良有鲜明的率真、刚直、正义的秉性,更由于她从脱离个人利害的立场,以赤子之心坚守人的良知底线、不断进行着思考、质疑和探索,就使她能够明辨是非正邪、更容易接近真相、纠正错误、感悟人生。正是这种内省的反思精神,不断升华为无畏的信念与坚定的意志,支撑着她从容、乐观地面对人生各种严酷考验。这种拒绝奴性盲从的宝贵的人格精神,反映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内涵。
陈修良心怀对祖国和人民深深大爱,还表现在她对历史的责任感。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她首先选择做的事,是努力保留住真实历史。她说过;历史的真相,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成功的、失败的,都是用无数先人以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她不但努力保护了众多历史文档,在生命最后二十年,还与时间赛跑,以笔和录音机,勤奋地记载下大量的回忆与心得。
陈修良夫妇一生没有钱,她曾嘱咐女儿沙尚之,自己从杭州带来的几个破旧箱子里的文档,就是她和沙文汉留下的全部财产,希望能保存好留给后人作研究和评价。陈修良百年诞辰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唐宝林研究员帮助下,从北京请来两位资深的近代史研究员刘敬坤和韩信夫到上海,对这批珍贵的文档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整理与分类。在此基础上,2007年陈修良夫妇百年纪念期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党史办公室,鄞州区档案局等单位帮助出版了《沙文汉陈修良年谱》和《百年缱绻——沙文汉陈修良画传》。
陈修良在晚年多次写过自传体文稿。对此,她表示:自己生前只发表她所写的纪念其他人的文章,目的是要澄清历史冤案和纪念友人,至于个人的生平传记,在有生之年只记录而不发表,她的传记要留待后人评说,并强调要由非亲属的第三方来写。她说这是为了保证历史的客观与公正性,也是为遵守我国史家的良好传统。
为完成陈修良的这一宿愿,唐宝林先生2008年起在上海居住期间阅读了陈修良保存的大量文档,随后又到南京、宁波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和资料收集,并于2009年起着手起草陈修良传记。在完稿过程中,作者与全国各地一些熟悉历史和陈修良的老同志进行过多次研讨,并由家属提供陈修良的私人档案作必要的补充`。
"吹尽狂沙始到金"。历史,总能够不断洗掉被权势和利益强行涂抹在自己身上的污垢,顽强地恢复自己的面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通过本书的出版,我们希望 表达对陈修良和她那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与怀念;希望为后人传承宝贵的历史经验与人文精神;也希望为建党已有九十年的中共党史空白点填补一些不应被遗漏的史实。拒绝奴性、拒绝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这就是"金",就是先辈们一个世纪历尽苦难,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国人民能够战胜愚昧、暴力与专制最伟大的力量。

* 注:(唐)刘禹锡《浪淘沙》其九, 迁客:遭受贬谪客居他乡的人

本文为《百年缱绻》书的序言 200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